备受瞩目的历史脑洞小说,廖化战三国,以其精彩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,吸引了大量书迷的关注。作者嘟嘟小丑鱼以其独特的文笔和丰富的想象力,为读者们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。目前,这本小说已经连载中,最新章节第82章更是让人热血沸腾。如果你喜欢阅读历史脑洞小说,那么这本书一定不能错过!
廖化战三国(廖化)在线免费阅读,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:次日一早,廖化就让亲兵程安去议事堂前击鼓。所谓击鼓进军、鸣金收兵。在古代,鼓和锣,可不能搞混。议事堂前有一片空场地,往日里便是山寨用于练兵的地方。聚兵鼓一响,昨日已经被各都伯、什长交待过的兵士俱都跑出…
《廖化战三国》小说最新章节试读:诸葛亮望着东南方翻涌的云层,忽将羽簪掷入沙盘。刘备解下大氅为他披上:
《廖化战三国》精彩章节赏析
次日一早,廖化就让亲兵程安去议事堂前击鼓。
所谓击鼓进军、鸣金收兵。
在古代,鼓和锣,可不能搞混。
议事堂前有一片空场地,往日里便是山寨用于练兵的地方。
聚兵鼓一响,昨日已经被各都伯、什长交待过的兵士俱都跑出来集合,足足用了一刻钟时间,才基本到齐了。
而到场的兵士们也不是排成排、列成列,而是三个一团五个一伙的聚在一起闲聊。
他们手里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,有拿长矛的,有拿大刀的,甚至还有拿着个鱼叉的,莫非这位老兄之前是渔民?
还有拿着锄头的,大概是准备下地干活吧。
过去史书上说农民起义,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还真是形象!
廖化也不吭声,站在一块石头上看着这些兵士,心里不禁大为失望。
他见过的最精锐的士兵自然是前世的国家军人们,三人成行、五人成列,站如松、坐如钟,列阵之时,横竖成线,一声令下,动若一人。
阅兵之时,电视里赳赳雄风的气势,让所有观看之人都震撼不已。
所谓其疾如风、侵略如火,就是那样!
而眼下这些兵士,只给了他一个印象,那就是“乌合之众”!
不过他也知道不能对这些人要求太高,毕竟他们本身就是流民汇聚而成,也没经过啥军事训练,打起仗来也不过是一拥而上罢了。
不过廖化一直面色阴沉,也不说话的模样,还是慢慢的被士兵们注意到了,渐渐的俱都安静了下来。
廖化见众人都安静下来了,当即开口道:
“列阵!”
一声令下,众人都行动起来,各自在自己的头目带领下,列成了阵势,只不过这阵势横不成条, 竖不成线罢了。
基本上就是一团又一团,各自在什长都伯的带领下,聚拢在一起。
不过廖化也不管这么多,直接下令道:
“全军跑步前进,目标二牛山”
说罢也不解释,将自己的长枪插在地上,一马当先朝着不远处的一处山头跑去,那里便是二牛山,和他们当前所处的牛头山,约有三四里地的模样。
廖化带头了,他的亲兵程安也赶紧跟上,王大刘方等都伯见此,也连忙指挥部队手下人跟上,于是乱哄哄的一团人都朝着二牛山涌过去。
这山寨中说是有四五百青壮,就是指十五岁以上、五十岁以下的男性有四五百人。
但是在廖化看来,怎么也得十八岁以上、三十五岁以下才可以算得上青壮,但他没有直接将不符合条件的人筛选下来,而是打算先通过简单的跑步训练,将这些人筛选出来。
三四里地并不远,廖化不用十分钟就跑完了。
但是等他回头看时,就发现除了二十余人能跟上自己的脚步外,大部分人都稀稀拉拉的落在了后面,散乱的队伍成了一条混乱的长龙。
唉!看来自己的练兵任务任重而道远。廖化心里暗想。
站在二牛山脚下,等所有人都到齐之后,廖化已经在此休息了两刻钟了。
他也没有责罚跑的慢的人,而是站在石头上下令道:
“稍后咱们跑回去朝食,先到的一百人食干饭,后到的所有人都食稀饭。
身上兵器丢了的,不许进食。
大家互相监督,举报别人丢弃兵器的,也可以食干饭!”
廖化一声令下,众人便如同狼嚎一般,兴奋的朝着来时的方向跑去。
先前没有物质奖励,众人虽然听令而行,但是却都拖拖拉拉,没啥积极性。
此刻听说前一百可以吃干饭,顿时兴奋了。
而那些先前就把自己的兵器跑丢了的人,此刻更是惶急的想在路上捡一把,甚至有武勇之人,直接从旁人手中夺过一把兵器,挂在自己腰间。
廖化瞧见了,也懒得管。
军中本就是争强斗狠的地方,弱肉强食,谁弱谁倒霉。
等所有人都回到了议事堂堂前,廖化果然让人送上了麦饼和粟米粥,先到的一百人吃麦饼喝粥,后面的人则只有粟米粥。
也有十多个举报别人丢了兵器的,跟着吃上了麦饼。
而吃上了麦饼的人得意洋洋,只觉得今日的麦饼分外香甜,一个个把麦饼咬得嘎嘣响,满脸的得意。
而那些喝粥的,自然是满脸不忿,心里暗暗想着等放操了去教训一下那些嚣张的小子。
吃罢早饭,廖化又下令列阵,他也不要求士兵们站齐,只要求不许说话,不许动而已;而一旦违反,则中午继续喝粥,能坚持不说话不动两刻钟的人,中午继续吃干饭。
闻听廖化的军令,众人均是大喜,人人都觉得这个任务并不难完成,自己中午一定可以吃上干饭。
廖化命令都伯、什长们作为军纪官,谁动了就将谁拖出队伍后,当即下令开始列阵。
三月时节,天空晴朗,太阳照的大家伙身上都有了汗,两刻钟时间说长不长,说短却也不短。
那些早晨只吃了些稀粥的汉子,没多久就觉得双腿发软,竟然开始有点站不稳的意思了。
廖化和众军纪官可不管众人早上吃了啥,紧紧地盯住众人,稍有动弹,就把人拖出来扔到一边。
渐渐的,队伍中人越来越少……
那些被拖出去的人一想到中午还得吃粥,都忍不住对廖化心生怨恨,心道以前杜大当家待兄弟们多好,也不会这般折腾兄弟们。
但是虽然心里怨恨,但却无人敢奋起反抗或是逃跑。
他们可是挨过饿的,虽然喝粥很难捱,但比起挨饿,却又强了太多。
两刻钟时间一到,廖化便命令解散。
能坚持两刻钟的,廖化数了数,也不过二百来人,心道这些黄巾贼的身体底子还是太差了,要想练成精锐士兵,难度不小。
不过眼下他也没有别的办法,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。
如此一日两操。
三日后,王大等头目终于忍不住了,俱都来问廖化:
“廖大当家,你天天就让兄弟们奔跑、列阵,有用吗?
这样子也不见得能让咱们打胜仗啊!”
廖化见众人都是一脸不解,也不再卖关子,解释道:
“咱们营中五百余人,我计划分成正兵和辅兵。
日后正兵专职战斗,一日四顿,一日三操;
辅兵协助作战、搬运辎重,一日三顿,一日两操。
所以这三天,我是在看哪些人适合当正兵,哪些人只能去当辅兵呢。”
“正兵一日三操,这可比官军还操练的勤啊,兄弟们能受得了吗?”
王大满脸的担忧。
“受不了就去辅兵,咱们乞活营的正兵一定要精锐中的精锐,宁可只要一百精锐,也不要五百乌合之众!”
廖化一脸坚决。
“可是一日四顿,那咱们的粮食可吃不了几天了。”
王麻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。
“没关系,只要训练十天,咱们就下山。”
廖化淡定的道,这三天里,他已经安排斥候什长钱浩下山去打探了一番消息,从牛头山往汝南去的道路都是畅通的,到时候路上没粮食了,找个坞堡庄园借一些便是,强兵在手,谅那些地主豪强不敢不借。
而这三天里,他已经自己的基础枪法熟悉了八九成,估摸着应该能发挥出65以上的武力值了。
他相信,凭借这具身体的勇力、再加这几百黄巾,怎么着都不会饿着。
再怎么说,65的武力值,应该要比乡间豪强强一些吧?
见廖化这么有把握的样子,众人也不再说什么,俱都散去各忙各的了。
上午操练结束,廖化命令所有人在议事堂前列阵。
经过三天的训练,山寨中所有人俱都有了很大的变化,至少,没有人再敢在列阵之时交头接耳或是动来动去了。
廖化站在大石上,将要把队伍划分成正兵营和辅兵营的决定宣布了出来。
随后便将这三天内表现不错的士兵挑选了出来,成为了正兵,一共二百三十八人;另外二百八十人,成为了辅兵;还有二十多个连辅兵都当不了的老弱被廖化直接划给了后勤屯王麻,成为了后勤伙夫。
正兵营二百三十八人他自任军司马,辅兵营二百八十人,王大为军司马。
辅兵营中分为三个都伯,任命了这三天中训练表现不错的王宽、陈奇和方二狗担任。
安排好了队伍的整编,廖化将辅兵营的管理和训练全权委托给了王大,自己带着正兵营二百三十八人开始了真正的练兵。
廖化练兵的第一条便是重新整编。
由于正兵营中所有士兵都是被抽取出来了,因此原来的编制的军官都已经打乱了,所以他命令五人一组,由士兵自己选出伍长来,两个伍组成一个什,自己选出什长;五个什组成一屯,选出屯长;然后屯长直接对他负责。
自己选军官的命令一出,队伍顿时乱了套,那些在队伍中素来有威信或是勇猛、仗义的人自动被下面的士兵选为了军官,不出一刻钟工夫,屯长、什长、伍长就选出来了,而且是大家心服口服的。
最终选出来的五个屯长是原来担任都伯的刘方、李独眼,小有武艺的少年吴奎、老好人吴全以及之前斥候什的什长钱浩。
练兵的第二条便是重新列阵。
之前列阵时,队伍总是站得乱七八糟,现在廖化将屯、什、伍都分清楚了,当即下令以伍为单位,排成队列。
一伍站一排,伍长站在最左侧,而后由高个到矮个儿站齐。
有了清楚的组织,正兵营众人顿时就感觉不一样了,以前军令以下,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,现在一声列阵,大家都赶紧去找自己的伍长,片刻之间就站好了。
练兵的第三步便是统一武器。
廖化命令全山寨的武器都归集起来,由正兵营中优先每人挑选一口环首刀,然后斩断山脚那一片毛竹林中,最为坚韧、粗大的毛竹作为长矛,列阵之时,竹矛林立,杀气顿生。
竹矛虽然不够结实,但是胜在够长,在战场上,一寸长一寸强,也比锄头鱼叉这些好用了。
初步将正兵营整顿完毕后,廖化又公布了新的训练大纲,顿时让正兵营中所有人叫苦不迭。
廖化的训练大纲如下:早晚奔跑各十里(五日后再加上负重兵器),上午队列训练一个时辰、登山半个时辰,下午刺杀、肉搏训练各一个时辰。
除了安排训练以外,廖化还在山寨中挑选会打猎的人,散落到四周山里去打猎,获取肉食。
而吃肉的时候,动物的内脏本来伙夫们要扔掉,廖化却严令伙夫们将其清洗干净,煮成肉汤供正兵营的士兵们食用。
如此辛苦训练之中,十日过去了。
……
小说《廖化战三国》阅读结束!